网站支持IPV6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化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档案史志

《民乐年鉴2023·南古镇》

来源: 作者: 民乐县地方史志办 日期: 2025-03-27 15:32

【概况】    南古镇地处民乐县最西端,东与新天镇相连,南与肃南县马蹄藏族乡毗邻,西与甘州区安阳乡接壤,北与甘州区和平乡交界。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地处冷凉半湿润区,气温变化大,降水量少,年日照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3.3℃,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境内有瓦房城、苏油口、河牛口、柳家坝4座中小型水库和马蹄河自流灌渠,有耕地10.1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81亩。全镇辖25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6871户26519人,集镇常住人口8950人,城镇化率达33.4%。

【产业发展】    坚持把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镇种植小麦1.7万亩、马铃薯3.2万亩、玉米3.3万亩,跨村域建立万亩“连村成片”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种薯繁育基地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连村成片”“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新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改造提升12家,全镇猪、牛、羊饲养量达7.5万头只。积极推行“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模式,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城东、城南、柳谷、东朱、下花园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3.14万亩,新建蓄水池14个,架设输水管网60公里,新建田间道路35公里。探索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司化运营管理改革,规范流转土地8万亩。持续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不断优化集镇商贸经济发展环境,新增市场主体21户。常态化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选派300余名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参加县级各类专题培训15期。稳步健康发展劳务产业,年内完成劳务输转8000余人次,创收3.2亿元。

【乡村振兴】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密切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新识别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102人,排查发现并及时消除各类返贫致贫风险点和风险因素36处,高质量整改落实国家及省市督查考核反馈问题88个。围绕全县“3区3镇30村”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和小城镇建设“五个一”要求,投资3.4亿元高质高效推进城东、城南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编制完成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完成集镇西环路、南环路两段南北大街道路2.4公里,新建集中安置小区1处,开工建设日处理15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座、30蒸吨集中供暖中心1处,配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14项,铺设供热管道4公里、给水管道2.4公里、人行道1.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8盏。推行“五治融合”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5个,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生态及地灾搬迁】    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务实之策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之招,聚焦政策宣传引导、搬迁政策落实、安置点规划建设、后续产业配套等重点,统筹算好“安全账”“民生账”“生态账”“长远账”“经济账”。立足各村地理区域位置,在充分考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研判确定乐民新城、集镇、县城重点搬迁实施对象,共落实乐民新城搬迁户485户、县城38户、集镇456户。拆除城南城东村搬迁农户房屋194户,完成集镇集中安置小区临松裕苑(一期)19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建设,二期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在彭刘、杨坊、下花园、黑崖头村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7441亩。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配齐配全镇村两级林长54人、河长27人、专职林草管护人员98人,发放林业财政专项管护资金69.8万元。扎实做好森林巡护、森林防火、林草资源管理等工作,健全完善退耕还林区域保护制度,严厉打击林业违法犯罪行为,镇域生态文明水平大提升。稳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集中力量排查整治影响村容村貌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农村户厕改造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高质量“清洁村庄”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工作,累计清理粪堆、柴草堆、杂物堆等350余处,各类生活垃圾800余吨,回收废旧地膜185吨,排查整治河道内突出问题8个,整改完成户厕改造问题6个、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条。

【民生保障】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和民政兜底保障政策,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等惠农补助资金1012.8万元,累计为1138户困难群众发放低保、五保等各类政策补助资金1026.9万元,为642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76.8万元。全镇新增低保户53户165人,特困供养人员7人,动态调整低保类别44户157人,渐退低保户77户233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镇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积极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完成优抚对象系统录入,发放优抚资金110.4万元。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汇演”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5场次,为周庄、闫城、黑崖头村配备健身器材33套,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社会治理】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道路交通、学校、消防、食品药品、建筑施工等领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成镇村调解委员会26个,配备调解员132名,“点对点”化解调处沿山村放牧纠纷等个性问题16件,“批办理”集镇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共性问题32件。深化平安南古、法治南古、善治南古建设,组建基层政协议事室17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禁毒帮教管控,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各项措施,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安定有序。

【基层党建】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开展各类集中学习90余场次、专题研讨交流15次,力促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找准方向、找出思路、找到方法。从严落实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赴各村开展工作指导120余次、讲党课36次、走访慰问30人、帮办实事60余件。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150次。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四化四提”强基固本行动,常态化开展“用清单、晒亮点、查不足、谈体会”活动,全面开展清查整治突出问题规范党务工作,改造提升村级阵地2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争创评定五星级标准化党支部2个、四星级标准化党支部12个,发展党员12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名。全面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新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人、村党支部副书记2人,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30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全镇25个村集体经济均已达到6万元以上,其中19个村集体经济已超过10万元。